- A+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如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山西阳泉的农业盘子并不大,要想在全省立足、在市场立稳,就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的导向转变,突出“优”“特”“精”,进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致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的旱地多,有机旱作是当地农业的一个传统。阳泉的农业就是山西的一个缩影,丘陵旱地占全市的80%以上,发展好有机旱作农业对提升阳泉农产品品质、打响绿色有机品牌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特色开发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在培育精品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积极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企业开发功能性农产品,使其在市场上不仅有出路而且更有竞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区分开来,不过多地干涉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就去找政府说,你们让我种的,现在卖不出去,怎么办?政府要做农民做不了、干不好的事情,把精力放在功能区划布局、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利益联结机制、典型引领带动等方面。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搞好服务,只要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了,农业发展也就会顺势生长。
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农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田间地头,要适应城乡居民的需求变化,培育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让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工艺等新业态竞相生长。这就需要用好交通区位和自然资源两大优势,从推进乡村旅游、城郊农业发力,从建设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农民双创园入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发展。立足实际、创优环境、打造平台,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既要起点高、不雷同、不搞千篇一律,又要有特色、有内涵、不搞贪大求洋。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阳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农业结构调整进度缓慢,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培育起新型经营主体。说到底,没有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比如,出门打工的农民从事体力劳动,留在村里的妇女和老年人没有能力参与新业态发展,更难搞规模化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鼓励企业家到农村、鼓励工商资本“下沉”,建立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村资源开发、带动农民发展。如,地处偏僻的大前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去年5月,山西一家公司与村子签订协议,流转了90%以上的土地,种枸杞、种盆栽果树,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该村在2017年当年就全面脱贫了。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提质的任务就在当下,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下好功夫、找准特色,田地里一定能够刨出“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