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关乎全人类利益的大事
2019年首月,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在升温。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气候变化成为与会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1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气候灾害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影响公开辩论会,与会者呼吁积极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速度;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日前签署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表示将合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争取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这种关注度与不容乐观的气候变化形势不无关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去年10月发布的特别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18年排放差距报告》预测,到2030年,只有57个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有望达峰,这些国家总排放量占全球的60%,意味着目前的全球减排幅度不足以实现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
“气候变化是近期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系统性风险,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仍然薄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忧虑地说。《巴黎协定》实施后续谈判进展虽相对顺利,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仍面临诸多政治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本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全球首份环境法治评估报告指出,尽管过去40年来全球环境领域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机构蓬勃发展,但执法不力的趋势加剧了环境威胁。马尔代夫外长沙希德在多个场合一再呼吁:“我们需要行动——与我们承诺相一致的行动。”
需要看清的是,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2017年,与气候和天气有关的灾害造成约1万人死亡,导致全球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教授和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即是对气候变化与世界经济福祉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肯定。毫无疑问,一个变暖的地球将让所有人付出代价。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指出,面对气候失常,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或简单的解决方案,那些质疑现实情况的人同其他人一样承受气候变化的恶果。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2017年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已超过2020年碳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3.8%,有望完成到2020年15%的目标;森林蓄积量已增加21亿立方米,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中国始终致力于加强全球气候治理,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通过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同各方深化低碳发展合作,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在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看来,“中国在气候行动和经济发展上展现的相互促进的目标,有助于鼓励其他国家提升雄心,创造一个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
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关乎全人类利益的大事。唯有树立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担当、采取行动、加强协作,才能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蹚出一条永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