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当前,我国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污染治理越往后越难,艰巨性日益凸显。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家企业,污染特征各有不同,治理思路和措施自然也不同。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提出,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但是,精准发力并非易事,如果缺乏技术支持,单凭一个城市、一家企业之力,在治污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不仅费时费力,还达不到治污效果。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在《推动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建议中指出,迫切需要建立相关的专业咨询指导机构,帮助中小化工企业进行综合业务培训,制定环境整治的整体指导方案。
针对如何更好地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污染治理,3月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对地方继续加大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在技术方面进行帮扶。
实际上,对于帮扶地方精准治污,生态环境部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2017年,成立28个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进行驻点指导,提出“一市一策”的大气污染综合解决方案;2018年,汾渭平原11城市“一市一策”启动,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机制扩展到汾渭平原;2019年,58个工作组进驻长江沿线12省(市)58城,进行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指导。
成效如何?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7%;2018年,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8%。从京津冀延伸至汾渭平原,从治气拓展至治水,驻点跟踪正是由于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帮助地方精准制定“一市一策”治理方案,取得良好成效,才得以不断推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点跟踪不仅解决了科研与实际脱节、科研成果不落地的问题,更帮助地方培养科研人才,全面支撑地方政府突破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想法、没办法”的瓶颈,让地方在攻坚过程中少走弯路。
可见,在区域层面上,精准治污事半功倍,成效明显。对于企业同样适用,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一企一策”治理思路。例如,湖南省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方面,完成企业排放清单和重点减排项目名录,实现“一厂一策”;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河北、江苏等多地制定“一企一策”精准减排措施,有效削减污染物浓度峰值。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相信在治污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帮扶中,精准治理将被更广泛地运用,成为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