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根据江苏省发布的今年前8个月的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后10名中,百强县占据5席,一些经济“优等生”却是环境“落后生”。而现场检查表明,这些县(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差得有道理,普遍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低、扬尘污染突出、监管能力较薄弱等共性问题,致使PM2.5的平均浓度都高于50微克/m3。
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就是以经济总量上去了而环境质量下来了为基本特征。毫无疑问,兴办企业是要消耗资源、排放污染物的,如果这类粗放型的企业多了,尤其是高密度聚集后,必然会恶化环境质量。这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若保留了最初饥不择食的惯性,干净食品要吃,腐烂变质的菜蔬也不拒绝,最后身体是长大了,但也存在患癌症的风险。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使PM2.5的质量浓度都相同,但在工业区和农村,其毒性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经济发达的县(市、区),企业排放的颗粒物吸附了更大量的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而农村焚烧秸秆等,虽也升高了PM2.5的浓度,但主要富含钾离子等,对人体的毒性小得多。由此来看,对经济强县的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应降至更低水平才是足够安全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尤其繁重。
从江苏省环保厅通报的情况看,这些县(市、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根本就还没有达到这个深度,扬尘都尚未完全受控,反映了重视程度不够。追求财富增长永远没有错,但在沙漠里,肩上扛的黄金越多,负担越重。一定要平衡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腰缠万贯却不敢开窗呼吸新鲜空气,谈不上幸福。
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早已达标的中西部县城,江阴、靖江等市的颗粒物减排压力是巨大的。对此,一是企事业单位的生态环境主体责任要上肩,不推诿不观望,果断向大气污染宣战,赢得主动;二是如何防治要心中有数,手中有招,直接采用成熟技术,杜绝虚假治污;三是大刀阔斧转移产业,使保留下来的生产力与当地的环境容量相匹配。环境容量犹如一台公交车,在企事业单位数量少时,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宽松点;随着企事业单位数量增加,就要收严排放标准;再多,则执行排放限值;如果仍不解决问题,那就只有下决心做减法,督促有关产业群集体下车,向其他地区梯次转移。
对经济发达县(市、区),再扩大产业规模,面临的是单位国土面积环境容量过度开放的风险,而其往往有对口援助扶贫任务,若有计划的向那里转移过去一些产业,既优化了本地的经济质量,又以造血方式解决了落后县(市、区)的贫困问题。这个瘦身过程虽然痛苦,但对某些虚胖的个体,减点脂肪,有益于健康长寿。有选择性的产业疏解可以使当地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关键是让环境质量逆转了,群众变得满意、自豪,这种理念值得深入实践。